2018年3月19日 星期一

街燈

 
  聊天時唐突地想起自己小時候其實很怕路燈的事情。

  小時候總會有些奇想,除了把四季豆想成是巫婆手指(豆莢是綠綠皺皺的皮膚,而淺露出來的豆子是帶灰色的指甲),我對夜晚的街道抱持著並不太好的感覺,老是覺得太晚還在外頭閒晃會被巫婆抓走,即使坐在車裡也是。

  現在想來或許是爸媽的玩笑或告誡,像是虎姑婆一類的讓孩子意外產生心理陰影的故事。

  這印象隨著看過神隱少女後微微有了變貌。

  看似熱鬧的湯屋、乘車時見到的鄉野田景,在拉遠鏡頭的時候,捕捉到的景象總是寂寥的,太過廣闊,而對當時年紀不大的我有種被世界拋棄的恐慌感;而隨著車程到了晚上,車窗跑過的幾道光、遠方站著的幾隻燈火、窗上的倒影,搭著配樂更凸顯這種孤寂感。

  這些景色和幾次搭夜間客運來回外婆家或出遊的經驗重疊在一起。

  路燈的光流是晚上搭車鮮少能看清楚的風景,一點一點的光源都代表著某人熟悉的光景,但對我而言,卻是全然未知的世界,想到世界如此寬廣,以及黑暗所帶來的死亡聯想,不由得讓當時的我害怕,直到回到家裡、打開燈,四面被牆包圍,才終於安心下來。

  現在這些害怕,隨著年歲和身形增長,在探索過部分光點的景色後,已經淡化成一種對寂寥的憂愁,還記得當時看完神隱少女的感觸是,不知道這些角色,這些人未來何去何從,彷彿有種被拋下的緊張感。

  一盞夜晚的明燈,反倒凸顯了黑暗的深,人類在黑暗中試圖彰顯自己的存在,卻反而更顯自己的渺小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